每個文化的手勢的意思不同,所以可能造成誤會。舉個例子,義大利人的手勢特別多,一些研究甚至列出了一百多個常用的手勢。所以,一般義大利人以為出國旅行根本不用學當地的語言,反正手勢又多又能清楚表達任何意思。除了手勢之外,還能利用表情、眼神、語氣等方法跟外國人溝通。但是不幸的是,每個文化的手勢的意思和使用率都不一樣。比方說,假設一個義大利人想要運用手勢跟一個日本人溝通,義大利人的手勢會造成不少誤會和尷尬的場面。那個日本人可能會想對方瘋了,或者很粗魯、沒禮貌,場面太過尷尬,日本人就開始微笑。義大利人會想:「有甚麼好笑的呢?」,接著只好放棄交際。這個例子清楚證明,跨文化溝通中非語言語佔著很關鍵的地位。
非語言語的困難點
要解讀並掌握某個文化的非語言語易如反掌,但是要在正確的時機執行哪個手勢、表情卻很難。比方說,需要學會某個手勢的方向,往裡還是往外、往上還是往下,用右手還是左手,用一隻手還是雙手等問題,常會困擾學習者。比方說,圖-1的手勢,往上比的意思是「戴綠帽」,往下比的功能是趨吉避凶。此外,要自然地運用這些手勢,必須操練學習,要不然看起來會很奇怪。
另一個難點就是手勢的對象。不見得可以把同樣的手勢比向所有人,有可能一些手勢針對的對象只能是男生或女生,小朋友或大人,朋友或陌生人。比如說,圖-2的手勢的意思是「真漂亮」,可見它的對象只能是女生,而不是男生;或者可以形容好吃、好喝的飲食,但不能形容好穿的鞋子。
再一個難點是,在甚麼情境中可以搭配什麼手勢?因為同樣的手勢在不同情境帶有不同的意思。比方說,圖-3的手勢在某個情境的意思是「你走狗運!」,在另一個情境意思則是「我給你好看!」。
最後,還有一些很容易混淆的手勢。比方說,圖-4、5的手勢的意思都是形容一個人瘋了。但是,圖-4的意思是「他瘋了!」,而圖-5的意思是「你瘋了嗎?」。
非語言語和語言的關係
手勢和語言息息相關。比方說,想要說一個人的運氣很好,義大利人為什麼比圖-3的手勢呢?因為義大利文描述一個人很幸運的時候,會說「Hai un gran culo!|你的屁股很大」;圖-3的手勢是不是很像屁股的形狀呢?
總之,為了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,手勢是不可或缺的。另外,比手勢既好玩又能幫助你解讀和融入義大利文化。何樂不為呢?
Comments